您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创新  >  正文

于超团队发明产活性氮新型量子点实现靶向多功能治疗肿瘤作用,成果被碳材料领域Top期刊《Carbon》接收发表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31 浏览量:

碳量子点(CQDs)是继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和石墨烯之后又一种新型碳纳米功能材料,其粒径一般小于10nm,具有光致发光特性。由于CQDs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制备成本低和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多数研究更关注利用CQDs的荧光性质用于生物成像,而对于其自身的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甚少;另外CQDs本身超小的尺寸作为递药载体似乎并不被看好。为了解决上述不足,于超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以精氨酸(L-Arg)为碳源、Ag&Cu双金属共掺杂的碳量子点,即利用了其荧光属性;又发挥了其自身响应肿瘤微环境产NO的特性;同时给他穿上特殊“外套”就形成了较好的靶向递药系统。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显示出显著抑制乳腺癌的生长与转移效应。研究成果近日以题为Duplex Metal Co-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with Intelligent Adjustable Size as Adjuvant for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被碳材料领域Top期刊《Carbon》(IF:9.594)接收发表。

CQDs作为新型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光致发光性及自身生物学效应活性的优异材料,使其有潜力应用于疾病的诊疗以及药物递送领域,有望成为实现1+1>2的效果。于超团队继以往研究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金属水凝胶、多金属复合材料等应用基础研究以来,又一次开辟CQDs新材料合成与应用研究。课题组从充分发挥CQDs自身的生物学活性的角度思考,选择L-Arg作为碳源,使所合成的CQDs表面布满胍基残基,当其被转运到肿瘤部位响应肿瘤微环境可产生大量活性氮(RNS),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Ag的掺杂显著增强CQDs的荧光性质,有望将其用于体内药物示踪;Cu2+的掺杂不仅可以通过化学动力疗法(CDT)产生ROS,还能调节CQDs的能带结构从而实现激光诱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在调控CQDs的尺寸方面,通过调节Cu2+的掺杂量即可调控自组装程度,使所合成的CQDs的粒径更适用于载药递药。最后在此基础上装载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并包覆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微泡(MMVs)膜,实现高效靶向递送到肿瘤病灶区域,增强RNS/ROS/化疗协同效应,抑制乳腺癌肺转移。

于超课题组硕士研究生韩楚依、张献明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课题组邓涛副研究员、于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重庆市博士后面上基金、重庆市教委高校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多项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