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药理学系的前身是药理学教研室,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分迁来渝组建。全钰珠、郑明祺、薛春生、刘文清和龚旭龄等老一辈药理学家为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在何高琴、黄婉芸、周岐新、周远大、涂植光、李克敏和董志等教授的传承下得到长足发展。1986年成为西部首个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至今一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19年,组建成立药理学系,下设药理学教研室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教研室。现已成为西部地区药理学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师资队伍:学系现有在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1名,讲师2名,9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学系教师担任教育部药学教指委委员,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和保健食品审评专家、重庆市药学会副理事长、药理学会理事长等学术兼职,拥有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人才。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聘任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8人、拥有“重庆英才团队”和“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 两个省、市级建设团队。
学科建设:1986年,药理学成为我国西部首个具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学科。2007年,支撑药学专业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入选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018年,支撑药学专业获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获批“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
教学成果:学系始终秉持"严谨治学、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理念,每年承担约3800学时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教学。2023年《药理学》获批重庆市线上一流课程,学系获评"重庆市药学优秀教学团队",学系教师荣获第三届全国药理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文组“特等奖”,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特等奖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二等奖等荣誉,近年来,教研团队主持省部级等各类教改课题7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专著10余部,主编《药理学》教材获批"重庆市优秀教材",《高级药理学》获批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科学研究:建有3个省、市级科研平台:药物代谢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实验室以及重庆市药效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神经精神药物药理学,心血管药物药理学、炎症免疫药物药理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五个特色科研方向,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如Autophagy,Clin Cancer Res,Crit Care,Mol Pharm,Neurepharmacology,NPJ Breast Cancer等发表论文近10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科委重大专项、重点项目等30余项,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2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
新的历史时期,学系将坚守育人初心,聚焦生命科学前沿,瞄准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药学人才。
学系主任:周维英
学系秘书:陈莎
学系成员:于超 罗映 杨俊霞 何百成 刘颖菊 杨俊卿 董志 况舸 袁梽漪 邱红梅 彭咏波 王婷婷 冉冬芝 蒋青松 马丽梅 于瑞红 王红 万敬员 胡萍萍 蒋文高